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 2004.05
传记
作者:晓风
五十年前的七月的一天,胡风手捧厚厚的一迭稿纸,虔诚地将它呈送到当时的中央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习仲勋的手中,同时,也把他对党和文艺事业的一颗赤诚的心捧了出来。那厚厚的一迭就是胡风在他的一些朋友们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组织材料,再三斟酌,几经修改的洋洋二十八万字的《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后来著名的“三十万言书”。交上这“三十万言书”时,胡风还是很乐观的,他绝没有想到,此一举动竟给他带来了二十多年的牢狱之灾,也给他的家庭和朋友们,甚至还有许多毫无关联的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恶运……
胡风是谁?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中,有很多可能会这样问。
胡风是一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编辑出版家,成名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斐声文坛至五十年代前期。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创办《七月杂志》,出《七月文丛》,后来又办《希望》,出《七月新丛》,在文艺战线上全力投入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后。他通过自己的出色工作,不仅团结和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的进步力量,更使得他手中的出版物,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扇窗口和重要阵地。
没有人会预料到,胡风的文艺理论家的独立思考和文艺观点,他的耿直而倔强的性格,他和鲁迅及冯雪峰的友谊,他和周扬之间的矛盾,都会影响到他后来的命运。而毛泽东四十年代的热情赞扬还犹响在耳:“胡风同志我知道,你的《七月》办得很好,我是你的忠实读者!你为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你辛苦了!我敬你一杯!”十年后胡风和他的作家朋友们却成了“钦定”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主角!这一极富戏剧性的悲情结局,令所有知情人包括批判胡风的始作蛹者在内的人们都瞠目结舌。1949年以来中国文艺界的第一大冤案
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定了案。
胡风一案,定案的草率和平反的艰难都是很耐人寻味的。胡风的经历,折射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折射出中国社会艰难曲折的行进路程。胡风不是十全十美之人,但他的独立思想和直率敢言,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脊梁骨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一书的作者晓风是胡风的女儿,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现已退休。晓风的书给了读者一个独特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她的行文冷静平实,且言之有据,叙述了那特殊的年代中她的家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描画出了女儿眼中的父亲,或者说是女儿心中的父亲……
晓风的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为了还历史一个真实,向众人述说胡风家人眼中看到的,和他们所知道的历史真实……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是在美国出版的有关胡风的第一本专著。该书的特点是附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辅助资料,如历史照片,胡风简明年表,胡风著作目录,胡风研究书目,“胡风分子”名单和介绍,还有书中涉及人名和事件的注释等等。尤其是后者,可以说,当年中国文艺界的许多主要人物和重要作家基本都包括在内了。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 2004.05
传记
作者:晓风
五十年前的七月的一天,胡风手捧厚厚的一迭稿纸,虔诚地将它呈送到当时的中央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习仲勋的手中,同时,也把他对党和文艺事业的一颗赤诚的心捧了出来。那厚厚的一迭就是胡风在他的一些朋友们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组织材料,再三斟酌,几经修改的洋洋二十八万字的《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后来著名的“三十万言书”。交上这“三十万言书”时,胡风还是很乐观的,他绝没有想到,此一举动竟给他带来了二十多年的牢狱之灾,也给他的家庭和朋友们,甚至还有许多毫无关联的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恶运……
胡风是谁?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中,有很多可能会这样问。
胡风是一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编辑出版家,成名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斐声文坛至五十年代前期。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创办《七月杂志》,出《七月文丛》,后来又办《希望》,出《七月新丛》,在文艺战线上全力投入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后。他通过自己的出色工作,不仅团结和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的进步力量,更使得他手中的出版物,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扇窗口和重要阵地。
没有人会预料到,胡风的文艺理论家的独立思考和文艺观点,他的耿直而倔强的性格,他和鲁迅及冯雪峰的友谊,他和周扬之间的矛盾,都会影响到他后来的命运。而毛泽东四十年代的热情赞扬还犹响在耳:“胡风同志我知道,你的《七月》办得很好,我是你的忠实读者!你为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你辛苦了!我敬你一杯!”十年后胡风和他的作家朋友们却成了“钦定”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主角!这一极富戏剧性的悲情结局,令所有知情人包括批判胡风的始作蛹者在内的人们都瞠目结舌。1949年以来中国文艺界的第一大冤案
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定了案。
胡风一案,定案的草率和平反的艰难都是很耐人寻味的。胡风的经历,折射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折射出中国社会艰难曲折的行进路程。胡风不是十全十美之人,但他的独立思想和直率敢言,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脊梁骨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一书的作者晓风是胡风的女儿,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现已退休。晓风的书给了读者一个独特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她的行文冷静平实,且言之有据,叙述了那特殊的年代中她的家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描画出了女儿眼中的父亲,或者说是女儿心中的父亲……
晓风的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为了还历史一个真实,向众人述说胡风家人眼中看到的,和他们所知道的历史真实……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是在美国出版的有关胡风的第一本专著。该书的特点是附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辅助资料,如历史照片,胡风简明年表,胡风著作目录,胡风研究书目,“胡风分子”名单和介绍,还有书中涉及人名和事件的注释等等。尤其是后者,可以说,当年中国文艺界的许多主要人物和重要作家基本都包括在内了。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 2004.05
传记
作者:晓风
五十年前的七月的一天,胡风手捧厚厚的一迭稿纸,虔诚地将它呈送到当时的中央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习仲勋的手中,同时,也把他对党和文艺事业的一颗赤诚的心捧了出来。那厚厚的一迭就是胡风在他的一些朋友们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组织材料,再三斟酌,几经修改的洋洋二十八万字的《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后来著名的“三十万言书”。交上这“三十万言书”时,胡风还是很乐观的,他绝没有想到,此一举动竟给他带来了二十多年的牢狱之灾,也给他的家庭和朋友们,甚至还有许多毫无关联的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恶运……
胡风是谁?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中,有很多可能会这样问。
胡风是一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编辑出版家,成名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斐声文坛至五十年代前期。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创办《七月杂志》,出《七月文丛》,后来又办《希望》,出《七月新丛》,在文艺战线上全力投入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后。他通过自己的出色工作,不仅团结和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的进步力量,更使得他手中的出版物,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扇窗口和重要阵地。
没有人会预料到,胡风的文艺理论家的独立思考和文艺观点,他的耿直而倔强的性格,他和鲁迅及冯雪峰的友谊,他和周扬之间的矛盾,都会影响到他后来的命运。而毛泽东四十年代的热情赞扬还犹响在耳:“胡风同志我知道,你的《七月》办得很好,我是你的忠实读者!你为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你辛苦了!我敬你一杯!”十年后胡风和他的作家朋友们却成了“钦定”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主角!这一极富戏剧性的悲情结局,令所有知情人包括批判胡风的始作蛹者在内的人们都瞠目结舌。1949年以来中国文艺界的第一大冤案
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定了案。
胡风一案,定案的草率和平反的艰难都是很耐人寻味的。胡风的经历,折射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折射出中国社会艰难曲折的行进路程。胡风不是十全十美之人,但他的独立思想和直率敢言,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脊梁骨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一书的作者晓风是胡风的女儿,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现已退休。晓风的书给了读者一个独特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她的行文冷静平实,且言之有据,叙述了那特殊的年代中她的家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描画出了女儿眼中的父亲,或者说是女儿心中的父亲……
晓风的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为了还历史一个真实,向众人述说胡风家人眼中看到的,和他们所知道的历史真实……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是在美国出版的有关胡风的第一本专著。该书的特点是附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辅助资料,如历史照片,胡风简明年表,胡风著作目录,胡风研究书目,“胡风分子”名单和介绍,还有书中涉及人名和事件的注释等等。尤其是后者,可以说,当年中国文艺界的许多主要人物和重要作家基本都包括在内了。